世界各地輻射水平的差異
世界各地輻射水平的差異
梁偉鴻
2013年3月
自從日本褔島核事故發生後,巿民對輻射安全的關注大大提高。有些巿民到日本旅行前,或會在網上查閲當地的輻射水平。近日收到一些查詢,指日本東京的環境伽馬輻射水平比香港的還低。究竟環境輻射水平會受甚麼因素影響?而世界各地的環境輻射水平差異有多大?這些差異對當地居民的健康有沒有影響?
天文台的輻射監測網絡在香港境內設有十二個輻射監測站,二十四小時不停監測本港的環境伽馬輻射劑量率。巿民可在天文台網頁查閲本港的實時環境伽馬輻射水平數據。根據1987年至2012年間在香港各地區所錄得的數據顯示,本港的本底環境伽馬輻射水平一般在每小時0.06至0.30微希沃特這範圍內波動 [1]。
世界各地的環境伽馬輻射水平可以有顯著的差異,例如日本東京的伽馬輻射劑量率為每小時0.05微希沃特左右 [2],而印度的喀拉拉邦(Kerala)則平均達每小時1.5微希沃特 [3]。這些差異主要是由於各地區之岩石及土壤含有不同的放射性物質所引致。另外,天然伽馬輻射亦有部分來自外太空的宇宙射線。由於大氣層有阻擋宇宙射線的作用,宇宙射線的強度會隨著緯度和海拔高度而改變。
自然界存在着各種天然的輻射。除了上述來自宇宙射線及地殼放出的伽馬輻射外,人們還吸收大氣中的氡氣,以及食物中所含放射性物質的輻射。在世界各地,每人毎年吸收的天然本底輻射劑量平均為2.4毫希沃特。而在某些本底輻射較高的地區,每人毎年吸收的天然本底輻射劑量可以達平均的數倍或以上 [3]。研究顯示,在這些範圍內的輻射劑量對人體健康不會構成顯著的影響(圖一)。

圖一: 輻射的影響 (資料來源:衞生署放射衞生部網頁,這連結會以新視窗打開。「認識輻射」)
參考資料:
[1] 香港天文台網頁,香港環境伽馬輻射水平。
[2] 這連結會以新視窗打開。Environmental radiation levels in Shinjuku,Tokyo.
[3] United Nations Scientific Committee on the Effects of Atomic Radiation (UNSCEAR) 2008 Report, Volume I, 這連結會以新視窗打開。Sources of ionizing radiation.
[4] 衞生署放射衞生部網頁,這連結會以新視窗打開。「認識輻射」。
[1] 香港天文台網頁,香港環境伽馬輻射水平。
[2] 這連結會以新視窗打開。Environmental radiation levels in Shinjuku,Tokyo.
[3] United Nations Scientific Committee on the Effects of Atomic Radiation (UNSCEAR) 2008 Report, Volume I, 這連結會以新視窗打開。Sources of ionizing radiation.
[4] 衞生署放射衞生部網頁,這連結會以新視窗打開。「認識輻射」。